創意也是需要技術執行的-我們就是需要更多在流行音樂中的「專業能力」

文/謝啟彬


直到現在很多現象,還是處於古典樂圈想搞流行,卻抓不到重點,流行樂圈想搞教育,也卻抓不到重點的超級鬼打牆矛盾。

譬如之前看到的某歷史悠久大學音樂系弄了個什麼辦公室,結果卻是在做民意調查抽樣訪談,花了預算與時間所得到的結果,根本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一樣可笑(走訪明星與媒體人是要得到真正該做的?),結果報紙標題就下個某某龍頭大學音樂系要開流行音樂系的新聞。

又如之前某單位也申請到一筆很大的預算,在某國立大學開設流行音樂系列課程,結果一看也是個典型的“文人領軍”現象,找一堆樂評人、音樂文字工作者來談自己心中的理想,或是詞曲創作人來談心路歷程,甚至影像工作者與唱片公司經營者都來了!



對!行銷很重要,企劃很重要,流行趨勢很重要、相關的事物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技術」啊!培養人才具備流行音樂中該有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大家寧可這樣這個歎氣那個悲觀,卻連最核心的能力與能力培養問題,都不去重視。

所以樂手是不是技術人員?是啊!有「藝」字尾的就表示你的能力就是一種需要磨練與學習的技術,技術人員不是只有指硬體上的幕後工作人員。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古典音樂系培訓出來的樂手,就是技術人員。

啊!為什麼?因為你寫譜或買譜後丟給他(她),他們就會忠實而完整地將它們演奏出來,並可以一起合奏,譬如交響樂團就是這個模式,一個交響樂團,可以自辦音樂會,也可以接商演,這我都不用舉例了,但是,那種「譜丟下去就可以馬上視譜然後好好演奏出來」的能力,就叫專業,不是嗎?


而我們就是需要更多在流行音樂中的「專業能力」,甚至包含了更多風格的掌握、即興能力、讀譜能力、合奏能力等等。而很多人又馬上把音樂工作者當成「藝術家」 – 也就是創意人員,這其實就整個從認知上就錯了呀!

創意也是要執行的,貝多芬是個音樂大師,但是他是超厲害的作曲家,也是超厲害的鋼琴家,他也沒有一開始出道就說,我們要振興古典音樂產業!或我要做偶像大家要崇拜我...而是他的風格,逐漸顯露出個人的特質,而他也沒有“全面推翻舊有音樂理論與傳統”吧?創意的腦袋,但是需要執行的身體,你該知道需要學習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

下面其實是去年的舊文,希望不是個什麼深奧的內容 ^^

流行音樂如何進入古典音樂教育體系?—再度從現況抽絲剝繭與提出經驗談




延伸閱讀:

流行音樂如何進入古典音樂教育體系?—再度從現況抽絲剝繭與提出經驗談

再論流行音樂有可能用認證或是證照嗎?-談「創意」之前,其實也有非常多「技術層面」需要學習

搞什麼證照制度?我看還是Let It Go吧!-你希望台灣的流行音樂,在華人市場發光,還是國際市場發光?

明明看起來都很像,你為什麼要堅持這好吃的麵包不是用天然酵母做的呢? – 真正的爵士樂v.s.以為是爵士樂v.s.標榜是爵士樂

在古典音樂的環境裡頭一直埋頭學習,之後呢?-聽聽我們的經驗與看法

學校裡西音史沒有教你的事 – 只有「能力」才是真的,也要學會觀察真正的「跨界」經驗

更多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