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要搞好,爵士樂訓練不可少,而且要深層紮根才行

文 / 謝啟彬



如果你要我很誠實地去比較台灣學子與鄰近地區的音樂學子,最大的問題真的來自於「動機」,台灣學生大多很被動,也不敢用力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甚至為了這些喜愛的音樂全心投入付出。然後又太關注於瑣碎的事情,偏偏社會上與媒體上,甚至所謂的圈內老師業者相關人士,就是要你去關注一堆瑣碎的事情,不專心去做好一件事,變成喊熱看熱鬧的多,實際行動的少。

而在年紀上,一般來說,又過了那種可以比較可以專心學習的階段,需要想到生存或是現實問題。至於在真正可以專心學習的階段時,又花太多時間在重複而單一的樂器操練上,甚至是「只求完成老師或學校交代的功課就好」心態,然後,就要畢業面對職場了!

所以,這個時代,體悟不能只有學生,老師也要體悟,不能一直只有用傳統儒家思想的老師權威來要求學生,以為這樣就會奏效;而學生也要更具備主動性格(中國大陸會說是狼性),就是會願意去完成為了成功所必須要經歷的辛苦與煎熬,以及更多自信。


這是我最真心的看法,尤其這麼多年來一直在跟鄰近地區如日韓星馬美歐非的音樂學子與教育機構接觸合作,我們都已經知道,扯一堆流行音樂比較夯的事實是沒用的,因為這到哪裡都一樣。

單論爵士樂的市場,本來就是小眾,全世界都差不多,重點是運用爵士樂的優勢來培養完整的音樂能力,卻是在台灣之外,所有亞洲國家都很重視的傳統,唯有在台灣,爵士樂被當成一種彷彿已經成熟且存在,實際上人人陌生且不知其重要性的音樂類種,以致於我們推得很累,教得很辛苦,因為在其他國家,年輕朋友一開始也絕對不知道什麼是該學的,什麼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有人帶著上軌道,那種效益會愈來愈厚實,變成文化藝術的底藴。

我真的不覺得這是要政府花多少預算辦多少比賽或獎項的層次,政府能做的,其實只有在法令面的與時俱進而已,問題在於如果那些天天在疾呼流行音樂該怎麼教育的“大大”,都不知道什麼是重點,甚至本身有極大的偏見或落差或需要被教育,其意見卻被當成彷彿很重要,或是所謂的多元自由百家爭鳴,但是到頭來還是只有留下消耗預算的功能,以及民粹式的文化發展方式罷了!

最前頭的影片,是我所敬重的日本爵士樂教育家,在馬來西亞的音樂學院教導爵士吉他的場景。






延伸閱讀:

2012年三月日本甲陽音樂學院爵士樂教授訪台所有活動(爵士樂研習營、TRJ特別客座與公開演出)補充資料彙整

凡事都有個起點—憶起2006年首度開始與日本爵士樂壇接觸

「希望」與「機會」—2012日本甲陽音樂學院台北爵士樂研習營 策劃人的真心話

原爵士棧之爵士現場

在夾縫中求更多人生存-「專業教育」與「體驗教育」之間的翻轉

「狀況外」與「狀況內」的差別—台灣學生與日本學生到底差在哪邊?有哪些才是真相?

更多書寫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