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經驗告訴你 – 成為爵士樂手所應具備的正確觀念與作為

文 / 謝啟彬

一、樂手的基本出發點與學習歷程

1. 「知易行難」—在資訊的發達前提下,使得現今的樂手可以省掉很多摸索的道路,較快琅琅上口經典爵士大師專輯或樂理名詞

2. 「學以致用」—每一種風格、一種技法都需要長時間的沈浸或鑽研,才會更為精進,並愈來愈懂得怎麼整合這些技法達成完整的音樂呈現

3. 「循序漸進」—每個階段學習到的同一位樂手內涵不一樣,感受也隨著歷練、年齡與方向而有不同(在這裡就可能與爵士樂迷的路線分歧,一個愈聽愈廣、一個愈聽愈精)

4. 「選對方向」—學習如何選擇與過濾有用的資訊,比單純囫圇吞棗要來得重要;而樂手傳記、爵士文學性創作、聆聽心得、學理分析、實用教學…等本就是不同層面的切入,無所謂誰對誰錯的問題

5. 「無限可能」—音樂家於創作時,不應該劃地自限作繭自縛,相對的,這世界上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爵士樂,不一定要人云亦云,也不一定都得喜愛,但應當學著去欣賞,去理解,這才是健康的觀念;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去限制聽眾的感受與想像力

二、浪漫的想像與現實的狀況

1. 以爵士樂手的角度而言,音樂的巔峰不可能每天發生,最好的演出總是下一次,能夠維持程度上演出是基本職業道德,如激盪出火花則為更佳

2. 以爵士樂迷的角度而言,感受到的往往是音樂巔峰的瞬間悸動,不管從CD聆聽、DVD或現場聆賞切入,然後會依據相關資訊來為自己觀感背書

☆對比實證:

a. 跟著同一位樂手巡迴聆聽演出,或反覆聆聽某樂手特定時期現場錄音,將會發現許多相似的橋段及慣用的手法

b. 許多時候爵士樂聽眾反而會被許多簡單、意境般的聲音所感動,即便是長音、空白、停頓或更為大段的氛圍;然而樂手型觀眾則易落入技術要求的窠臼之中,想聆聽快、狠、準、多、難之類的層面

三、從教育推廣與現場演出第一線的角度,看一位爵士樂觀眾的培養及更多同好的投入